农场十二五规划
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环境
“十一五”期间,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,解放思想,抢抓机遇,积极围绕新农村建设开展工作。经努力,企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,现代农业较快发展,职工生活水平明显提高,社会事业大幅提升,开创了春雷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。
经济指标大幅增长。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.4亿元,增加值1.2亿元,分别是2006年的5.1倍和4.9倍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.1亿元,是2006年的8倍;农民人均纯收入1.7万元,年均增长20%。
农业基础明显改善。累计新打机电井35眼,新上喷灌设备35台套,建设抗旱保收田1万亩;新增农机具200多台套,大型农机作业能力达到了2万亩以上;新增造林面积0.55万亩,有林面积1.8万亩;绿化达标村屯达到77%,森林覆被率由2006年的8.4%提高到11.3%。全面实施草原禁牧和草原改良。
社会事业全面推进。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,人居环境不断改善。实现中心村道路硬化13.5公里,通村公路9公里;改造泥草房480户,建职工经济适用住房3.26万平方米;建社区办公楼1500平方米;春雷学校教学楼3380平方米;拆除违章建筑3000㎡,招商引资新建商服房3000㎡;小区及中心村绿化20万平方米。建设安全饮水工程4处,占村屯总数的85%。
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,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,主要表现在:
整体基础设施薄弱。农业设施没有进行科学的整体规划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,距离农业现代化的基础设施要求仍然存在很大差距;公共基础设施在道路、给排水、供暖和燃气等方面与城市建设标准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。
转型发展压力较大。农场经济结构中,二三产业基础薄弱,农业仍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,服务业仍然停留在小、散、杂的低位水平,没有农业龙头加工企业。
改革任务十分艰巨。体制机制缺少创新,当前的农场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还基本延续着原有的模式,工作效率低下,用人机制不活,缺乏灵活的人才引进机制和科学的管理方式,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和今后企业发展的需要。
财力保障能力不足。春雷农场是以资源外包为主要经济来源的企业,收入渠道窄、数额低,资金难以投入到项目建设当中,如果没有市区财政项目资金支持,势必严重制约企业发展。
今后的五年是春雷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关键时期,虽然面临以上诸多困难和压力,但是通过综合分析自身潜力和发展机遇,我们具备以下方面发展优势:
自然资源优势。辖区共有土地面积15万亩,其中耕地29372亩、草原78486亩、林地1.8万亩、水面2万亩、居住区4647亩。境内空气清新、绿树成荫、湖波荡漾、土壤肥沃。绝大多数资源仍处于原生状态或用于基础农业生产,可为未来全面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。
交通区位优势。萨尔图机场通航,机场路通车,G10公路贯穿全境,拟开工建设经九街延伸路通至东二路,使春雷进入大庆市半小时经济圈。现已形成以高等级公路和航空运输为主骨架,陆、空二位一体,内联外延、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。
城乡融合优势。春雷片区作为庆北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,已经纳入城市建设发展规划。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、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、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、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,对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,早日完成城乡融合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。
第二章 总体要求与目标
一、指导思想:以邓小平理论和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,依托春雷资源区位空间优势,紧紧抓住庆北新城规划建设和临空经济发展的有利时机,转型发展第一产业,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双擎驱动,明确产业布局、优化产业结构、提升产业档次,为实现全区“强主体、展两翼”战略布局和富民强区目标做出新的贡献。
二、发展原则
主而不辅,富而不失。严格土地资源管理,规范土地使用行为,珍惜每一寸土地,保护好每一块资源,为子孙后代积攒资源、积攒空间、积攒后劲。
发挥优势,有效利用。借助春雷地区的土地、水面、草原、森林等丰富自然资源和距离主城区较近的近郊优势,结合飞机场、空港等,搞好产业项目的谋划论证和开发建设。
科学规划,合理布局。坚持规划先行,高起点搞好产业项目规划,切实提高产业档次。结合庆北新城总体规划,科学合理进行产业布局,确保资源不破坏不浪费。
产业转型,兴业富民。大力推进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型,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,促进农业与旅游业、服务业、加工业等融合升级,满足职工群众生活需求。
三生一体,三宜融合。产业发展要坚持生产、生活、生态于一体,实现生产发展、生活富裕、生态和谐,最终把春雷地区建设成为宜居、宜游、宜业的新兴功能区。
三、发展目标。力争到2015年,实现居住环境城市化、产业体系多元化、生活环境生态化、基础设施现代化、居民生活富裕化。区域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,产业结构更加完善。基本建成服务业、农业现代产业聚集区和生态环境优美的宜居区。
经济实力显著增强。2015年经济总量占全区10%,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0亿元,是2010年的14倍;201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亿元,是2010年的12倍。
产业结构持续优化。服务业增加值占区域生产总值保障达到55%左右,其中旅游业增加值占区域生产总值比重超过30%,物流业比重达到5%左右,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区域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5%,加工业增加值占区域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%。
生态环境更加改善。重点保护湿地、草原和水面等自然生态资源,杜绝人为破坏和污染。基本农田保护率控制在90%以上。生产、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达到无害化处理,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5%以上,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。区域林木绿化率达到15%。
社会民生明显进步。人口总量达到5万人,职工基本医疗参保达到100%,居民基本医疗参保率达到98%。职工基本养老参保率达到100%,社会失业率控制在3%以内。居民人均住宅使用面积达到22平方米。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%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%左右,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%左右。
四、空间布局 。结合庆北新城总体规划,未来春雷地区产业在空间布局上,主要以G01、经九街延长线、机场路、东二环等4条交通要到为框架,构建出“一镇四带七区”的 “井”字型产业空间布局。“一镇”即春雷温泉小镇, “四带”即:高效农业产业带、现代服务业产业带、生态旅游观光带、绿色长廊景观带,“七区”即:生态农业区、装备农业区、设施农业区、休闲农业区、温泉度假区、现代服务业聚居区、湿地文化旅游区。
第三章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
依托现有土地资源,遵循耕地保护原则,加大土地流转力度,规划高效农业产业带,大力发展现代农业。在G10公路沿线两侧,利用优良的地力基础、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和原有的产业基础,将现有土地重新进行功能分区,实现传统农业向机械化、设施化、休闲化方向转变,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。高效农业产业带共划分设施、生态、装备、休闲四个农业区。
一、设施农业区。规划面积4800亩,其中基础棚室区4000亩,主要对原有棚室提档升级;高科技设施农业区800亩,新建集科技、观光、展示于一体的示范基地和高产、优质、高效、生态、安全的都市农业示范基地,促进园艺产品、畜产品、水产品规模种养,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、流通业,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、标准化、规模化、集约化。
设施农业区重点建设项目 升级种植园区:在棚区面貌、品种规模、品牌培育、销售方式等方面进行综合完善。实施品牌战略和特色农产品战略,使之成为全市最大香菇生产基地,特色香瓜、西瓜生产基地。 都市农业示范园:位于原201队果园,规划面积100亩,由省农科院大庆分院进行开发建设,用新技术、新产品,发展数字化农业,成为园区工厂化育苗基地,农户绿色讲堂,科技教育基地,大庆都市农业示范基地。 高科技农业展示区:位于原201对0号地,规划面积450亩,总投资5000万元。建设一体化自动化智能温室,建成具有科技示范、产品展览、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农业科技园区。 |
二、装备农业区。位于春雷村北侧的林业公司和203队,规划耕地约1.1万亩。要尽快改变现行土地流转方式,由原来的多户分散种植向规模化转变;改变现行耕作方式,由小机械管理向大型专业机械连片耕作转变;提升大田科技含量,由粗放型传统农业向集约化精准农业转变;提高粮食作物品质,由多品种混杂向优良品种统一转变;提高农业种植效率,解放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变。建成基础设施现代化、产品优质安全化、高效农业规模化、生产管理信息化、田间管理机械化、农业经营产业化的现代农业示范区。
装备农业区重点建设项目 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:规划面积5000亩。重点完成水井、林网、农田路、水渠等农田基础设建设,引种高产优质粮食品种,应用高新栽培模式,实现大田农业生产现代化。 玉米膜下滴灌项目区:规划面积6000亩。应用成熟高产栽培技术,配以完善的基础设施,加快农业新技术成果的转化进程,提高旱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,实现高产高效的目的。 防护林项目区:隶属于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,栽植面积1000亩。完善农田防护林网格,加强防风固沙能力,防止水土流失。 |
三、发展休闲农业。规划在机场和东城水库附近,占地约2.55万亩,其中耕地8500亩、水面2000亩、草原8000亩、林地7000亩。利用农业生产场地、自然生态环境、农业人文资源等,发挥春雷地区的休闲旅游功能,将农产品种植与科技、采摘、体验等相结合,使农业与旅游休闲、科普实习、劳动体验融为一体,为市民提供观光采摘、体验农作、了解农活、住宿度假、享受乡情等服务,努力把春雷地区打造成大庆市民农业休闲观光胜地。
休闲农业重点建设项目 庆北现代农业示范区。规划一定规模土地,完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,通过认领等方式,建设果园、菜园,展示现代农业产品。 巴萨创意农业园。建筑面积692亩,总投资3000万元。主要建设内容为智能温室、果蔬示范基地、花卉示范基地、农业高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、创意农业展览馆、农业物流区等组成。 庆北农业示范园项目区:规划面积800亩,计划投资178万元。综合运用现代高科技、新设备和管理方法,提高农业生物化、自动化、技术化水平,建设科技实验和成果转化基地。 |
四、生态农业。主要规划在现204队区域,规划占地3.63万亩,其中耕地3300亩、草原2.3万亩、林地4000亩、水面6000亩。将农、林、牧、副、渔业有机结合,宣扬传统农业精华,体现绿色环保理念。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,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、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,形成生态农业景观。
生态农业重点建设项目 空港明珠生态园项目区:占地约249亩,以自然、生态、休闲、文化、趣味为主题,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,综合了养殖、种植多功能设施,建设集观光、度假和生态保护为一体的生态园区。 风电开发项目区:利用春雷地区不适合农业生产的荒弃地和草地,引进风电企业,建设风电场,开发风电新能源。 |
第四章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
把推动现代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,在发展空间布局上重点规划三个产业带:依托拟建设的经九街延伸路沿线规划现代服务业产业带,发展空港物流、服务外包、科技培训等产业;延东二路沿线及黑鱼湖附近区域规划生态旅游观光带,依托黑鱼湖周边湿地景观发展湿地文化旅游;沿机场路两侧规划绿色长廊景观带,做好机场路穿越春雷区域的植被保护和恢复工作。努力把春雷地区打造成全市最具潜力的现代服务性集聚区之一。主要划分现代服务业聚居、温泉度假、湿地文化旅游三个产业区。
一、现代服务业聚居区。规划面积2万亩。依托黑龙江软件园建设,大力发展电信运营服务外包、动漫制作外包、嵌入式软件外包等服务外包产业;规划建设IT产业园,侧重发展IT行业的硬件设施生产组装业务;加强物流基础配套设施和信息平台建设,引进和培育壮大物流企业构建铁路与港口、航空、内陆口岸相关联的综合运输网络体系,形成区域交通一体化、腹地交通网络化的多式联运系统。打造空港现代物流中心。
现代服务业聚居区重点建设项目 黑龙江软件园:借助市区等力量推进黑龙江省软件园项目建设。 空港物流中心:结合庆北新城规划和大庆飞机场发展,规划空港物流中心,发展物流配送等产业。 农产品加工园:借助空港经济产业园,规划农产品加工园,引进农业龙头企业。 |
二、温泉度假区。选址在软件园路以西,开发面积约2万亩。充分发挥地热资源优势,规划建设温泉度假区,积极发展温泉综合开发旅游产业,重点打造集温泉会馆、休闲娱乐、生态景观于一体的特色休闲区,形成春雷现代服务业领域中的优势项目。
温泉度假区重点建设项目 北海道温泉园:项目总投资1.5亿元。打造集休闲、娱乐、商务为一体的温泉度假村,严格遵循“路有出入、景有虚实”自然规律和艺术规律,巧妙体现人与自然相映成趣,相得益彰的特色。 红豆杉种植基地:项目规划面积500亩,计划投资500万元。在职四季常青的红豆杉。具有观赏和药用价值。 |
湿地文化旅游区。依托黑鱼湖大型水库及附近优良的湿地风貌,建设湿地文化旅游区,规划面积3.8万亩。区域内水鸟种类繁多,是优良的野生动物栖息地,陆地野生动物大量繁衍,是感受人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旅游胜地。
湿地文化旅游区重点建设项目 蒙古部落:建设蒙古包,共游人餐饮好住宿。建设蒙古风情文化广场,具备蒙古服装展示、歌舞展示等功能。 百湖艺术中心:借助省市力量,依托仙林生态园设施,建成艺术家聚聚和创作的基地。 供水生态园:借助供水公司力量,吸引更多游客到春雷休闲观光。 |
第五章 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
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区功能城市化进程,适应春雷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需要,提高产业承载和人口聚集能力,打造集休闲娱乐、度假旅游、金融商贸、会展办公、科技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型宜居新区,在春雷原址和春雷湖沿线建设春雷温泉小镇,创建庆北生态新城。
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。参与城市分工,弥补主城缺欠,完善城市功能。努力将春雷地区纳入城市总体规划,打破城乡区域界限,承担整体功能分工,实现城乡一体化。
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。坚持以农补工、以乡促城、合理分工、错位发展的理念,进一步优化城乡产业布局,建立城乡上下游产业间利益共享机制,推动城乡产业深度融合、联动发展。
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。争取公共财政向春雷投入力度,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,加快城市功能向春雷延伸和覆盖,努力构建城乡同质化生产生活环境。实现道路、通讯、供电、天然气、饮水和排水等工程网络共享。
推进城乡社会事业一体化。加快春雷公益设施建设,努力构建城乡均等化公共服务体系。加强农村教育设施建设,推进学前教育,普及义务教育,全面提高农村教育水平。加强以春雷卫生所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,健全三级医疗服务、疾病防控体系,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水平。加强有线电视网、文化站、图书室、运动场所等文体设施建设,大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,推动城乡文化、体育事业同步发展。建立和完善矛盾排查机制、信息预警机制,健全群众工作网络,畅通诉求渠道,积极预防社会矛盾纠纷,依法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,积极化解社会矛盾,促进“和谐春雷”建设。
重点建设项目 春雷温泉小镇:规划占地面积150万平方米,计划投资31亿元。按照整体规划、整体开发、分步实施的原则,对春雷中心村进行开发改造,建设功能完善、特色鲜明、生态宜居的新区。 |
第六章 保障措施
为确保规划设想得到较好实施,在推进中建议进一步完善以下四方面保障措施。
一、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。春雷地区的发展目前是政府主导、农场运作。这种管理体制存在一定弊端。从农场方面看,春雷农场作为国有企业,兼有企业性、区域性、社会性等特点。这个特点决定了国有农场必须突出建立“产权清晰、权责分明、政企分开、管理科学”的现代企业制度。而目前春雷农场在产权制度、职工身份置换、所属土地的使用权证等方面还没有进行,遵行的还是老三环的经营管理模式。要优先加大土地流转力度,探索职工身份置换方式,推进产权制度改革,理顺并彻底转换国有农场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,建设充满的活力的市场经济主体。
二、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。春雷地区产业发展最大的问题是产业水平较低,其中主要的制约因素就是城乡差别大。产业发展没有得到城市和工业的反哺。要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,让春雷地区在基础设施、环境改善等方面基本享受与主城区一样的待遇。建议争取市政府支持,完善春雷地区道路、排水、排污等市政基础设施,改善春雷地区城乡差别现状,为产业均和发展筑牢坚实基础。
三、着力于建立现代农业生产体系。农业是农场生存和发展的基石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,努力把农场建设成为现代农业示范区,是农场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。把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主攻方向,积极构建专业化生产、区域化布局、一体化经营、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,努力把农场建设成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农场。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,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,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,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。
四、配套完善农业基础设施。以建设高标准现代农田为目标,改善农业生产条件,完善农田基础设施配套,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,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。规划区内所有基础设施一次性规划,分五年实施。将建设的重大项目优先安排,急需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地方优先考虑。
1、 水网建设。疏浚现有引排水渠系,优化农田井布局,改进灌溉模式,提高灌溉效率。科学规划农田井,单井灌溉面积控制在300-600亩,大田输水采取低压管道和明渠相结合的形式,设施种植园区,一律配置微喷滴灌系统。
2、 路网建设。对五年内将改变土地性质的区域,依靠现有基础,完善骨干道路,实现农户集中区与干道的有效沟通,进一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。对2012年后仍为农田的区域,规划干道、支道和田间机耕路3级道路,干道和支道均为混凝土路面,面宽分别为4.5米和3.5米以上,田间机耕路以砂石路为主,面宽3米。共建干道25公里、支道21公里、田间机耕路20公里。
3 、林网建设。沿区沿路建成以常绿品种为主的农田防护林,项目区域采取灌木、乔木、花草相配套的绿化模式,与农业景观协调成趣,成为都市绿化的一道景观。建设农田绿化600亩。
上一篇:庆北新城规划
下一篇:已经是最后一篇了